白斑治療

皮膚變白常被誤認為是白斑,引起不必要的困擾,有許多皮膚疾病會使皮膚變白,乍看似白斑,例如汗斑、白色糠疹、萎縮硬化苔癬、血管病變、淋巴癌、發炎性色素脫失等等。首先,應做正確的診斷,一般白斑治療診斷並不困難。若有疑問,可做病理切片檢查,或做Dopa特殊檢查,可以得到證實。

白斑為色素脫失狀態,呈現形狀大小不等的斑,數目不定,可局部發生,也可逐漸蔓延全身各處。常侵犯暴露部位,尤其好發於頭、臉、頸、手腳等處。病灶周圍清晰,且外圍正常皮膚色素會有增加現象。若長在毛髮處(例如頭皮、眉毛),毛髮可變白或正常,但以變白的比率較高。白斑一般不痛不癢,可發生於各年齡層,以成年人較常見。

過去白斑常因治療常是不成功的,且白斑治療過程漫長、費時,常使醫師及病患失去耐心信心,誤以為白斑治療無效。最近對白斑研究成果及新治療方法的問世,白斑部再是無藥可治的毛病。首先應確定診斷,對病患有整體的了解,充分掌握患者病情,確定其疾病是否穩定下來,侵犯面積範圍、部位,查看是否有其他疾病併存,尤其是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。

白斑治療的種類很多,可依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,先決定白斑治療方針,再按步「救斑」。若白斑已穩定且面積不大,可以只投予外用藥塗抹,塗抹一段時間再視病人的反應做調整。若效果不明顯,可以採用局部光照治療,塗抹藥後再照紫外線。也有人對短暫的類固醇治療有明顯療效,但因口服類固醇可能出現副作用,劑量不宜過高。

若面積大,範圍超過體表百分之二十以上,可以嘗試光化學療法(PUVA治療)。做法是先服用8-甲氧補骨脂素(8-MOP),等二到三小時後再進行照光治療。8-MOP是一種光敏感劑,進行PUVA治療會有免疫治療作用,可激活酪氨酸酉每活性,促進黑色素形成,達到白斑治療的效果。PUVA治療最大的困難是每週需進行三次,隔天做治療,較費時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不適、皮膚變黑、皮膚癢,極少數人會有肝功能異常。PUVA 治療宜儘量避免曬太陽,以免曬傷。

治療反應不佳時,可考慮外科治療。可進行皮膚移植,某些患者因而得到不錯的療效,缺點是需從正常皮膚部位取皮,會有傷口,甚至遺留疤痕。近幾年有嘗試黑色素細胞移植,做法是先從病患正常皮膚處取得黑色素細胞,再大量培養,移植到白斑處。黑色素細胞移植治療的難題,人力、費用及時間的投入有待克服。

若白斑太嚴重,即大部分的皮膚會變白,正常皮膚只佔少數,比如臉部九成皮膚變白,可以採用褪色方法,可用脫色藥物如氫酉昆霜外塗,塗抹在正常皮膚,使其變白。也可以用偽裝劑,預先調配好類似蓋斑膏,顏色愈接近愈理想,可以改善美觀問題。

該如何白斑治療?

(一) 防曬:
因為白斑的部位缺乏黑色素保護,皮膚特別容易遭受紫外線的傷害。所以白斑治療患者應該比一般人更注重防曬,這樣做不但可以保護白斑部位的皮膚,也可以避免患部和正常皮膚的膚色差異加重。

(二) 蓋斑膏:
目前有許多的蓋斑膏可以使外露的部位在使用後不露痕跡,可以滿足患者的社交需求,減低心理壓力。

(三) 外用製劑:
目前白斑治療以『類固醇藥膏』為主。每天使用藥膏,如果使用兩、三個月還是沒有反應的話,則不再使用。另外也有新的免疫抑制劑普特皮可嘗試。

(四) 口服藥:
包括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、免疫抑制劑。對於不穩定、急速擴散的白斑,有遏止作用;但須面對可能的副作用,在醫師的指示下,謹慎使用。

(五) 照光療法:
是目前治療大範圍白斑的主流。可分為「光化學療法」及「窄波UVB」。前者又分為口服、局部擦拭或浸泡感光藥物等方式,再佐以長波紫外光之後,阻止黑色素細胞遭到破壞,並刺激殘存在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生長、分化、擴散。使用口服psoralen時由於會使眼睛對光線敏感,因此治療期間白天要配戴防UVA的眼鏡,以防白內障形成,局部塗抹時,則無此項顧忌。後者是僅利用中波紫外光,且不須吃藥、白天不須特別避光的情況下達到色素的再生,是目前新興的療法。

(六) 外科植皮術:
利用本身正常的皮膚或培養的黑色素細胞、移植至脫色斑上,對於小範圍及分節型白斑也有效果。須在植皮之後,配合照光療法,以達到更好的療效。

(七) 脫色療法:
對於嚴重,幾乎全身侵犯的白斑患者,將僅存的正常皮膚色素去除,可能是最好的處理方式。

白斑治療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,需要有信心、耐力與恆心,才能成功。